佛教神祇略传 第十三函085--091

卷之085 文殊菩萨

文殊菩萨,又称文殊师利、曼殊室利、法王子,旧称龙种上如来,简称文殊,意谓妙德’妙吉祥,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,无量诸佛之师,三世皆为果上之如来,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首,燃灯古佛之化身。文殊菩萨诣仙人处,求出家法,却无酬对者,乃皈依佛,出家学道,住首楞严三昧,行稀有难事,佛涅槃后四万五千岁时至雪山,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,引导无数之修行者证得佛果。

文殊菩萨驾青狮侍于释迦牟尼佛之左胁,与右胁侍普贤菩萨一起,辅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,世称“华严三圣”。但凡释迦牟尼佛说法,开示到大乘佛法,座下几乎每场都出现文殊菩萨,文殊菩萨常以提问这身份代众生向释迦牟尼佛提出问题,佛陀曾曰,文殊菩萨乃般若智慧之象征,也可算吾之师也。佛若没有智慧,不能出现在世间,众生若没有智慧,不能成就佛道,故大智文殊师利妙吉祥菩萨也被称为“三世觉母”。相传文殊菩萨之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,其大智慧为本愿,经曰:“摄心为戒,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。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。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,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,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,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,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。”

卷之086 普贤菩萨

普贤菩萨,又称三曼多跋陀罗菩萨、普贤大士、普贤如来、吉士、三曼陀菩萨、普贤萨埵、遍吉菩萨。中国佛教四大菩萨(观音菩萨、文殊菩萨、地藏菩萨、普贤菩萨)之一。

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侍于释迦牟尼佛之右胁,与文殊菩萨左胁侍,辅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,世称“华严三圣”。白象寓意愿行殷深,辛勤不倦,六牙则寓意六波罗密,即布施,持戒,忍辱,精进,禅定,慧智。佛称六牙白象乃菩萨之所化,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,功德圆满。普贤菩萨显理、定、行,共诠本尊如来理智、定慧、行证之完备圆满,愿无穷,分身尘刹,随缘教化众生。与文殊共为一切菩萨之首,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。

普贤菩萨之十大愿:一者:礼敬诸佛;二者:称赞如来;三者:广修供养;四者:忏悔业障;五者:随喜功德;六者:请转法(轮);七者:请佛住世;八者:常随佛学;九者:恒顺众生;十者:普皆回向。”且此十大愿永无止息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而十大愿望,无有穷尽。

卷之087 观世音菩萨

观世音菩萨,又观音、观世音、观自在菩萨、光世音菩萨、莲花手菩萨,梵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

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。阿弥陀佛之左胁侍,西方三圣之一,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。

观世音菩萨乃佛教中最为慈悲和智慧之象征,阿弥陀佛过去生中为转(轮)王无诤念时之长子不眴,出家在宝藏佛前,曾发愿称,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,如果能够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念我名号,为其免除种种痛苦和烦恼。宝藏如来为此授记,命名为观世音。大乘佛教出于普渡众生之念,化记出大慈大悲之观音菩萨,于天上修法,于人间解救众生现世之苦,救济一切众生,孜孜不悔的度脱众人,斡旋于天上与人间,无畏施与众生。

观世音菩萨尽心竭力辅助阿弥陀佛,接引专修净土法门之人命终之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无量大劫之后,阿弥陀佛涅槃于极乐世界,观世音菩萨绍继佛位,号“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”,又作“正法明如来”。为其无尽悲心愍念众生,故在无量国土中,始终以菩萨之身显现各处寻声救苦。《楞严经》云:“世尊,我于过去久远劫,有佛名观世音,彼佛教我从闻思修,入三摩地。”

卷之088 大势至菩萨

大势至菩萨,又称得大势菩萨 、势至菩萨、大精进菩萨,简称、势至,梵译为摩诃娑太摩钵罗钵眵,西方三圣之一,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。《观无量寿经》云:“以智慧光普照一切,令离三涂,得无上力,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。”

大势至菩萨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遍照世间众生,使众生得以解脱血光刀兵之灾,得无上之力量,威势自在,故大势至菩萨被认为光明智慧第一,所到之处天地震动,保护众生,免受邪魔所害。

《悲华经》云,圣王转(轮圣王),其大太子观世音菩萨,二太子大势至菩萨,三太子文殊菩萨,四太子普贤菩萨。后转(轮圣王)修行成佛,成为西方极乐世界之阿弥陀佛,观世音与大势成至为其父阿弥陀佛之左右胁侍。时宝藏如来帮阿弥陀佛大太子观世音菩萨授记后,二太子大势至菩萨与佛陀曰:“世尊,如我种种所有身口意业清净无染之福德善根,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愿遍出功德光明佛,刚刚初成佛道时,我必于当时先请佛大转法(轮)。随佛说法度众生所经历,于其间行菩萨道利益有情。此佛入涅盘后,等到正法灭尽之时,我紧临其后,入补佛位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当我成佛后,所作弘法利生的种种佛事、我国土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,以及入涅盘后,正法住世的时间,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所有的,平等无差异。”宝藏如来告曰:“你今日所愿摄取的清净庄严国土世界,必定如你所愿。你将于如是最殊胜之清净世界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名号为‘善住珍宝山王如来’。 ”

卷之089 无著菩萨

无著菩萨,又译为阿僧伽、无障碍,古北印度健驮逻国普鲁夏普拉(布路沙布逻)人,古印度佛教哲学家,古代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。

无著菩萨,父乃健驮逻国国师婆罗门种姓,有兄弟三人,皆称婆薮槃豆。自幼受完整婆罗门经典教育,受佛教影响,于小乘化地部出家为僧,修行空观,但一直无法领悟。后数往兜率天学瑜伽师地论等大乘之深义,弘扬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》、《辨中边论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分别瑜伽论》等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成为龙树菩萨之后印度佛教史上重要的论师之一。无著经由禅定,上升至兜率天亲自从学于弥勒菩萨,从弥勒处得到《瑜伽师地论》并传述后世。并著有金刚般若论、顺中论、摄大乘论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、显扬圣教论颂、六门教授习定论颂等。无著菩萨主张戒、定、慧三学,勤修“六婆罗蜜”。将证悟之阶段分为“十地”,最终达到“无住处涅槃”的境界。同时阐述证明佛有三身,即自性身、受用身和变化身。其理论重新组织起前一时期大乘经典之教理与实践,为瑜伽选派奠定了夯实之基础。

卷之090 莲花生大师

莲花生大师,又称莲花生大士、咕汝仁波切、邬金仁波切、贝玛迥内、莲花金刚,藏语称邬坚,古印度乌仗那国(今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一带)人,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之大成就者之一,藏传佛教之主要奠基者,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,无上密乘大圆满教法的传承祖师,三世诸佛之总集化现。

莲花生大师,生于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八年,乃乌苌国国王安扎菩提之子,初名莲花光明,后通晓声明及各种学问,故得名“莲花金刚”。

公元八世纪中叶(公元763年)应藏王赤松德赞之请进入西藏弘法,成功创立了西藏第一座佛、法、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——桑耶寺。在西藏的几十年间,教导藏族弟子学习及译经,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,创建了西藏最古老的佛教宗派宁玛派,并主持修建桑耶寺、度信徒出家、传授密法、翻译佛教,使得佛教在西藏真正地建立起来,故有“第二佛陀”之美誉。

莲花生大师为普度众生,具有八种变相,又称莲师八变。八相曰:海生金刚、忿怒金刚、释迦狮子、爱慧莲师、班玛托创匝、莲花王、日光莲师、狮吼莲师。

卷之091 宗喀巴大师

宗喀巴大师(公元1357~1419年),又称罗桑扎巴,元末明初宗喀(今青海湟中)人,藏族,藏传佛教格鲁派(黄教)之创立者、佛教理论家。

宗喀巴大师出身于佛教家庭,父达尔喀且鲁崩格,母馨茂阿却,均为虔诚之佛教徒。七岁,接受夏琼寺寺高僧端智仁钦之“胜乐”、“喜金刚”、“大轮”、“顶位”等灌顶,取法名罗桑扎巴。十六岁入藏深造,独立开始宗教活动。三十一岁时,为振兴戒律,改戴持律者黄色僧帽,表示继承遵守释迦室利所传一切戒律之决心。西藏、青海、内蒙、甘肃、北京等地区的喇嘛寺院里,均有宗喀巴之塑像,

明成祖永乐十七年(公元1419年),宗喀巴于拉萨甘丹寺圆寂,时年六十三岁。藏传佛教史上将宗喀巴大师、贾曹杰、克主杰合称为“师徒三尊”。

宗喀巴及其弟子修建的著名拉萨三大寺(甘丹、哲蚌和色拉寺,三大寺)与另外三大寺(另三座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、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)成为后来格鲁派六大丛林,对藏族地区的政治、宗教文化等均具有重大影响。

(本章完)

推荐阅读:

宝可梦修改器 千金归来:帝少,宠上天! [空间]重返十五岁 大汉将军 娱乐:网恋奔现,开局修罗场! 港片:穿越洪兴,你让我做善事? 最强狂少 邪王枭宠俏毒妃 爱情公寓生活日记 青珂浮屠 骆少,夫人又去收租了 混在三国靠命 病娇重生之毒行仙路 玄幻:我一剑斩苍天 请打卡,2008 毒步惊华:至尊邪帝溺宠妃 迪迦,我开局继承阿基雷斯与赫劳 重生东京,被迫成为偶像声优 旺夫农女的诰命路 中枪后,我成了都市全能赘婿 X编剧室 惹火宝贝,傅少眷宠小萌物 爆笑无良妃:我的王妃太爱钱 傲世帝妃 废材嫡女狠倾城 大反派的明月光 火影之三忍临异界 九极天灵神 农女惊华:山里凤凰赚钱忙 大夏逍遥驸马爷 嫡女杀:凤引芳华 [法证三]女配男配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